

在白拉惹詹姆斯布鲁克统治下, 于1873年6月1日始, 第创建第三区, 并以伊班语本土红毛丹 Sibau 命名, 后称为詩巫 。

在1901年“新福州”诞生以前,其实是福建漳泉人最先落脚诗巫。在1850年, 已经有漳泉人在拉让江活动,若以1862年作为开埠起点,漳泉人已经在诗巫成立社群,主要集中于大伯公庙。
屹立于拉让江边的永安亭大伯公庙,从19世纪中叶起就存在,它象征了福建漳泉文化在此落脚的印记,也隐喻着南来先辈的心灵所需。
继福建漳泉人在19世纪中叶落脚诗巫后,其他籍贯的华人在20世纪初开始陆续大批南来,在诗巫从事开疆拓土的艰辛工作。
将不同方言群引进诗巫的关键人物,是砂拉越的第二代白人拉者查尔斯‧布洛克。为了开发土地,查尔斯‧布洛克跟多位不同籍贯的领袖签署和约,分批引进华工来 到诗巫开辟垦场,当中以福州垦场的成就最为突出。
1899年9月黄泥菘来到新加坡, 从那里,他前往苏门答腊。在1900年4月, 黄乃裳
于是,他去见查尔斯爵士,当时沙捞越是地广人稀, 地大物博,尚未开发,他的计划获赞赏。双方签署了一项协议, 以带领大批福州人开辟詩巫。

共有三批华人移民来詩巫。第一批72人组成,第二批535个,第三个批次 511,共1118人。其中,130带来了他们的配偶和家庭,而其他人的单身 汉。
在诗巫工作后,几乎所有的移民都选择定居下来,他们的 新家园是诗巫。
后来木材采伐业发达, 诗巫也蓬勃发展, 但也带来社经问题, 少数富者越富。
拉讓江江面依然寬闊,但是水流不再順暢,江水也更加混濁, 昔日光采不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