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ffnang

nuffnang

Thursday, March 3, 2011

马六甲青云亭 - 马新两地历史最悠久的古庙


马六甲青云亭于嘉庆六年重修碑记云:「吾想夫通货积财,应自始有,而臻富有莫大之崇高,有凌宵直上之势,如青云之得路焉,获利故无慊于得名也,故额斯亭曰青云亭」。


坐落于马六甲庙堂街 (Templ
e Street) 的青云亭, 是马新两地历史最悠久的古庙。青云亭的由来, 乃取其平步青云之意, 因其供奉主神观世音菩萨, 故亦称观音亭。


青云亭建筑结构含有中国传统古老艺术雕、塑、彩、贴、砌、写、画等七种, 为古色古香, 多姿多彩的建筑物, 亭内现存的牌匾、石牌是研究马来西亚华社历史的珍贵史料。


一般上, 宗教会跟移民 一起迁移。当时, 马六
甲移民以福建省厦门、同安、漳州、泉州、莆田省籍人居多。

据庙内碑文,青云亭乃由马六甲第一任华人甲必
丹郑芳扬 (又名郑启基)明万历28年(公元1600年或之前) 所建。


由于闽南籍人士的许多宗教仪式向来由
佛教僧伽主持,在成立了青云亭后, 管理层便从中国聘请出家人南来驻锡, 为居民祈求消灾祈福或主持超荐佛事, 佛教便正式引入马六甲。

在葡萄牙和荷兰殖民地政府统治马六甲的时代,青云亭是华人社会的政务、法庭、宗教及精神信仰的中心。华人社会的民生问题,政务,纠纷等事务, 都归华人甲必丹(亭主), 在青云亭内设的官署, 每逄朔望审理案件。因此,所有甲必丹都是当时的大法官。

在1829年, 英国人以印尼
的明古连和荷兰人交换马六甲,接手后废除了华人甲必丹制度, 另设华民政务司以取代。但华社不愿失去数世纪来华人传统的甲必丹领袖制度, 变通以青云亭主取代甲必丹的领导地位, 华人社会仍然继续以青云亭作为活动中心。

这种亭主制度延续到1911年,英国海峡殖民地政府实施华民政务司公署制(Chinese Protectorate),在最后一任亭主陈若准逝世后,亭主制度才正式终止。

1949年9月28日, 马来亚联合邦立法议会通过青云亭机构法令,成为当时唯一受到政府立法的华人宗教福利团体,推动、宣扬、奉行马六甲华社所信仰的宗教,并适时推行华社的慈善福利工作。

青云亭已不再是华人社会的最高领导机关,祗是一座纯粹的神庙了, 但马六甲华人社会仍然继续视青云亭为团结华人、维护华人利益的华社最高机构,以青云亭亭主作为马六甲华社最高领导人。

占地面积约49520平方尺,目前亭内正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及释迦牟尼佛圣像,左右供奉武圣关圣帝君及天后圣母,偏殿供奉至圣先师孔子文昌帝君等护法神祗。

庙的后进神殿供奉了第二任甲必丹李为经的女儿及其次女婿甲必丹曾其禄的塑
像。庙前进门处傍碑亭的两块青云亭最早碑文, 于清康熙廿四年 (公元1685年) 之「甲必丹李公济博懋勋颂德碑」, 康熙45年 (公元1706年) 之「曾公 (其禄) 德颂碑」, 歌颂「甲必丹蔡士章重兴青云亭碑记」等等碑铭、匾额及神主牌, 都是珍贵的史料。

No comments: